萬裏家山一夢中

Jan06

希望這篇有關於萬裏家山一夢中的文章,能讓您有所收獲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的家鄉在遙遠的內蒙古自治區,就在那片蒼茫大地上的一個小鎮,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勤奮求實,進取奉獻,艱苦奮鬥,自強不息”,三年前,我便自願並榮幸地成為了礦大這所百年學府的一員,成為了一名能源科技的尖兵,學於斯長於斯,礦大亦是我的第二家鄉。

我要與人分享的,卻是那片生我養我的蒼茫大地,我的家鄉。

其實早就醞釀著要寫就一篇關於家鄉的文章,卻每每提筆無言,於是也就每每滿腔肺腑最終無處吐納。原來家鄉真的是一個無處不可說而又處處不敢輕易評說的地方。如今重又提筆,既然依舊無處下筆,不妨從“家鄉”二字開始說起……

我的家鄉所在地全稱是“查幹沐淪蘇木舍日吐村”,一個從蒙語中諧音過來的名字。我曾特地找當地懂蒙語的人問過其含義,答案是它蘊含著“白白的河岸上一座黃色的敖包”,當然,那白白的河必定是穿流於綠綠的草原之間的。嗬!多美麗的名字,美麗到連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卻無法想想家鄉當時的富饒和漂亮,更無法將如此美麗的名字同家鄉的現狀妄自相連……

懵懂之初,就聽慣了家鄉裏流傳的一句玩笑話:家鄉一年隻刮兩次沙塵暴,一次刮半年。更致命的是家鄉經常遭遇幹旱。還清晰地記得去年冬天村名們吃水都要在淩晨兩三點鍾到已經幹枯的水井底下去艱難地舀水,因為隻有那個時候才有機會弄到一點點,泥水。回到家用來煮麵條之後,麵條是白色的,麵湯卻是黑色的。今年夏天家鄉遭遇了更嚴重的幹旱,莊稼幾乎顆粒無收,牧草也全部被曬死,麵朝黃土背朝天地辛辛苦苦一年的家鄉人盼來的卻是場院裏的空空如也。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的幫助下,村名們的吃水問題被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可謂不行中的萬幸。

盡管沙塵不斷,也難免幹旱頻頻,但是家鄉人無怨無悔,默默地頑強地在每個春天裏播撒著希望,在每代人身上繁衍著生息。家鄉人擁有著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存在於家鄉的草原中每一棵牧草上,那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撐著家鄉人,鼓勵著家鄉人,使得每一個家鄉人都不會輕言放棄,會頑強地生活下去。因為他們相信,長生天騰格裏是最公平的,也許就在來年,田裏的向日葵會再次昂起飽滿的頭感恩騰格裏;而草原上,風吹草低的一刹那,牛羊個個肥壯……也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時光荏苒,春秋代序,不知不覺中身邊喊自己學長的同學越來越多,原來,自己已經大三,來到徐州礦大學習生活也足足兩年有餘。從初中就住校的自己很少有想家的時候,最近卻發現有空閑的時候總想給父母打個電話;以前總聽慣了父親罵自己是個孩子不懂事,如今寒暑假回家後父子間的話題悄悄地變成了生活和家庭;昔日那個總和父母吵架耍脾氣的哥哥現在早已有了自己的兒子做了爸爸……腦海中不時地就會浮現父母已經慢慢老去的念頭,卻不斷祈禱他們能夠健康長壽,給自己一個孝敬父母的機會。

或許一個人在同一個村莊生活得太久了,就會感覺時間在自己身上慢下來。

總感覺自己還年輕,其實我們早已慢慢成熟,慢慢地背負起那份責任。

一切都源於一個夢,那次夢見自己終回故鄉,在故鄉呆了好久好久,見證了故鄉的朝霞與夕陽,月圓與月缺,經曆了春種與秋收,感受了一歲一枯榮,看到了每個家鄉人都在向我揮手同時每個家鄉人都在呼喊著我的名字。原來,我的根一直在那裏。

這篇關於萬裏家山一夢中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抒情散文
相關的標簽:萬裏 家鄉 生活 精神 名字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