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昔溯今話家鄉

Jan06

追昔溯今話家鄉,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追昔溯今話家鄉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追昔溯今話家鄉

近日小憩,我向著夢中的家鄉駛去。有人曾經這樣比喻家鄉:如果說人生是一枚指環,那麽祖國則是溫熱這枚指環的手指,而家鄉則是鑲嵌在這枚指環上的鑽戒,多情純美,永遠璀璨。

離開故裏,一晃二三十年啊,又到我日思夜想的家鄉了,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那麽親切,家鄉幾經變遷,家鄉的麵貌已新。方圓幾十裏有名的河沿大橋橫亙於滏陽河上,如今已基本修繕完備,自南向北連接著衡水湖與衡水新城。家鄉的道路四通八達,公汽遊龍般來往穿梭,它的名字叫做村村通。河沿大橋因傍河而居的鄭家河沿村起名,橋與村,亦因滏陽河而名。滏陽河,綿延八百裏,屬於海河流域子牙河係,因著名的趙國大夫毛遂治河而聞名,因為抗洪抗澇而有了銅牆鐵底之說,沿河兩岸不斷的集聚村落,因此,以河沿命名的村落不隻一家。

傳說中的鄭家河沿也是大明年間的那次大遷徙而來,因鄭姓而得名,現在為鎮級政府所在地。走走舊時的街巷,兒時的胡同口依稀尚有端倪,隻是殘垣陋瓦,屋主人久已不居。最讓我魂牽夢繞的,是兒時童話世界裏的滏陽河畔,層林密植,芳草萋萋。那些野花、野草,隨著時代的變遷早已絕跡;那年年春季爬上岸的河鱉;那碗口一樣大的河蚌;那小河溝裏深挖後的泥鰍;那潛水泵中溯流而上的鯰魚,都在我的記憶裏,久久不去。那蜿蜒曲折的鄉間小路,小路兩旁米不見天日的白楊林;那經年在村渡口守望的納鞋底的老奶奶。我的家鄉,我永久不變的家園啊,我夢裏溫馨的荷塘,我走遍天涯也忘不了的呢喃私語,我最樸素的情懷,我落淚了……

沒有紙,沒有筆,隻有一方隨身攜帶的廉價手機和一腔飽蘸鄉思的濃濃情懷。火車帶著我向東疾駛,兩旁的風景油油的,一片翠綠。風過處,那些密密的楊柳仿佛軍姿整齊的女兵隊伍,打著口哨柔媚著一個姿勢;家鄉的白楊葉泛著獨有的嫩黃,野槐正吐納芬芳;啄木鳥是最勤勞的成員,它高高地束一朵發髻,在我追羨的目光中,從一棵棵樹上飄逸而去,讓我無奈又惆悵;家鄉的野鳥沒有名,它們的叫聲也不動聽,它們的身影我太熟悉,它們碩大肥美,是他鄉所不曾見的;家鄉的老梧桐啊,你年年芬芳,在你那虯枝分丫處,我曾經於晨曦照耀中扒開你的花衣裳,捧一捧鳥巢中的青蛋蛋,於那童稚的目光好半天的對視中,終於依依不舍地還原於老地方……

坐在一片白楊林下,我望著拔地而起的河沿新村,與父老鄉親閑話桑麻,聽牆邊那個棄置不用的老碾講過去的故事:記憶中的藤條背簍和背簍旁的小夥伴;沿河土壩上年年盛開的婆婆納;飄然而去的蒲公英種子;春天裏稍稍碰觸便會一地奶白的野茶;夏季傍晚柳幹上層出不盡的蟬妞,空中飛舞的黑龜子;秋季裏我總也無法分辨的蓬棵草與堿蓬花;冬天厚厚的冰床上打著旋的陀螺;每年開春時逆流而上的輪頭,和它後麵一串長長的木船;岸邊青青的蘆葦,水中甜甜的木梨草……我美麗的鄉愁,我聞也聞不夠的野菜香,我親也親不夠的故鄉源啊。

衡水湖擴修了,舊有的湖原名千頃窪,衡水市政曆經數年投資,建成了遠近聞名的水上遊園。這次歸鄉我得到了又一個喜訊,這條承載著古老文明的滏陽河,曾被無計劃經濟數度摧殘的母親河,與衡水湖一道,被納入了旅遊水城景區計劃。我可愛的母親河啊,你終於可以綻開笑容,挺起脊梁了!一路歸來,我親身感受了這項工程的恢弘好浩大,河沿橋東,沿河的街道橋梁都一一拓寬鋪修,河沿大橋已經拓寬兩倍,憑欄眺望,這裏的視野已是一片開闊。

可以想象,幾年後,這裏的生態文明將是一個飛躍,這裏的農民將是真正的亦農亦商,若幹年後,這裏又會想起船工的號子,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紅菱,水邊有綠草,水底有魚蝦,這一天一定會成為現實。衷心祝願我的家鄉恢複水城的舊貌,讓天水來,人聚焉。

這篇關於追昔溯今話家鄉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經典散文
相關的標簽:家鄉 溯今 追昔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