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窗聽雨的詩意遐想

Jan06

臨窗聽雨的詩意遐想,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臨窗聽雨的詩意遐想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臨窗聽雨的詩意遐想

這幾天,斷斷續續地下著雨,時而雨霧迷蒙,時而大雨傾盆,時而風清雨霽,叫人的心情隨著雨的變化起起落落,詩情湧動,古今多少雨中情事都湧上心頭。

雨,本是一種自然現象,水汽升騰,凝結為雲、為雨,然而,雨飄然落入詩人敏感的心田,便會觸動詩人的情懷,生出無限的惆悵和感慨。

雨,在詩人的眼裏,是浪漫的詩。月橋相會雨霏霏,漫山桃李訴衷腸。透過記憶的簾幕,我看到密林深處野花爛漫、河水潺潺,彎彎的月橋上,迷蒙的雨霧中盛開著一朵傘花,傘花下一對戀人在依偎、呢喃。你能說這美豔的情景不是一首纏綿的詩嗎?

雨,在詩人的心裏是相思的酒。曾幾何時,天涯孤旅,金風玉露一相逢,卻留得相思朝朝暮暮。獨自把酒憑欄,臨窗聽雨,酒入愁腸,都化作了相思淚。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一闋《臨江仙》深蘊了晏幾道與歌姬蘋兒別後的孤獨和刻骨的相思。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長夜無寐,臥聽夜雨滴桐聲,綿綿秋雨落在心上,都化作了苦澀的相思淚。

雨,落入詩人的愁腸,在曆史的長卷上凝成千古的愁思。“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金兵入侵,北宋滅亡,丈夫病死,南渡避難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李清照飽嚐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晚年所作《聲聲慢》一詞真實地抒發了她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寄托了她深沉的家國之思,堪稱千古絕唱。“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南唐國勢日衰,李璟卻無力挽狂瀾之雄渾大略,隻是經常與其寵臣如韓熙載、馮延已等飲宴賦詩,借此消解滿腹惆悵。

其子李煜亦非治國能手,但藝術才華非凡,不遜其父。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錦繡才華也隻能抒寫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真真教人不勝唏噓。

司空曙感歎晚景淒涼,借雨抒懷“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王昌齡雨中送別好友,滿懷眷戀“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南宋詞人蔣捷的一闋《虞美人·聽雨》將自己坎坷的一生濃縮為三個時期,三種心境,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境、生活、心情各方麵所發生的滄桑巨變,讀來不禁使人淒然相向。

雨,也不盡是纏綿悱惻,“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唐代司徒空在《詩品》中對“典雅”如是說,可見,若以淡泊之心境賞雨,雨中之情調亦不乏超脫、典雅。正如郭紹虞先生說:“賞雨茅屋,幽居自得,見其雅”。

“老去無心聽管弦,病來杯酒不相便。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摯友張平甫邀請薑夔赴宴,但是詩人不欲前往,原因很簡單,因“老”無心聽管弦,因“病”不便飲杯酒,其實“老”“病”,不過是托詞。詩人“不欲往”的真正原因卻是:“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這種自在灑脫、雨中安眠的情懷,若無對人生有透徹的領悟,是萬難有這般雅趣的。

“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鉤簾百頃風煙上,臥看青雲載雨過”。唐詩宋詞中此般雅致的佳句比比皆是。雨過天晴,萬物如新,雨,不僅洗去世間塵埃,也讓詩人心境澄明,在雨的靜觀和沉思中參悟人生,使雨多了幾分禪意。

且聽東坡的《定風波》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灑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睛”,蘇軾貶居黃州時,一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獨他雨中信步,渾然不覺。《定風波》一詞借助於“雨”這一具體意象將人生引入到忘情得失,超然物外的禪意般的寧靜之中。這也讓我們在領略詩人豁達大度的人生態度中,多了一份東坡似的灑脫。

雨,淅淅瀝瀝,蒼茫迷蒙,穿越古今,將多少情懷淋漓浸潤成淒豔美妙、典雅超脫的詩詞,滋養著我們雅致的情趣、浪漫的情懷。

雨,不僅滋潤著幹涸的土地,讓草更綠、花更豔、樹更茂,也滋潤著人們久居都市疲憊荒蕪的心田,讓生活平添一份自然之趣,讓人忙裏偷閑,放眼窗外,在朦朧飄渺中醞釀一份詩意的遐想。

這篇關於臨窗聽雨的詩意遐想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經典散文
相關的標簽:遐想 詩意 臨窗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