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執、爭辯、論辯的禮儀

Jan08

爭執、爭辯、論辯的禮儀

與外界交往,每個人都會遇到相異於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觀念、為人行事之道;小至對某人、某事的看法與評判。這些程度不同的差異都會轉化成人與人之間的爭執與論辯,任何獨立的、有主見的人都應正視這個問題。

每個人留心自己的周圍,就會發現,爭辯幾乎無所不在:一場電影、一部小說能引起爭辯;一個特殊事件、某個社會問題能引起爭辯;甚至,某人的發式與裝飾也能引起爭辯。爭辯留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是不愉快的,因為它的目標指向很明白:每一方都以對方為“敵” ,試圖以一己的觀念強加於對方。
能不能使爭辯成為一種愉快的、平和的思想交流呢? 當然能。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您讓我口服心服。”

我們稱之為積極的爭辯。

獲得積極的爭辯的第一要點是避免無益的爭辯。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意見與他人相左時,當言行遭人非議時,很多人的第一本能大概就是奮起辯駁。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往往就在這時發生了。其實,隻要稍稍冷靜一點,考慮一下這麽幾個問題,就可以避免誤入歧途:
① 如果能最終獲得爭辯的勝利,它有什麽意義? 如果敗了呢?如果保持沉默呢? 比較一下這三種可能出現的效果。
② 自己辯駁一番的欲望更多的是基於理智還是感情(虛榮心、表現欲或麵子上下不來等) ? 如果是後者,大可就此打住。
③ 對方是充滿敵意的嗎? 彼此有著深刻的成見嗎? 如果是,那麽在這種非理性的氛圍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澆油。

對於不可避免的辯論,在它開始之前,就要做好準備,往“積極爭辯”的方向上引導。辯論的目的無非就是尋求真理,或說公理。因此首先要有自己是靠著強有力的依據這一自信心。所謂真理或公理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麵性甚至多麵性,關鍵看強調哪一點,然後再據理力爭。這種道理可以從律師的辯護中看到。這是以自己一方正麵出擊的策略。在陳述自己的理由時,應注意幾點。
① 說理明白簡單;
② 語氣自信果斷;
③ 多擺事實。
同時,在言辭交鋒中,還有一些針對對方要害處開戰的辯論方法:
① 試著歸納複述引出對方結論的大致思路或理由,說明它們是錯誤的或有偏頗的;
② 找出對方言談中的漏洞與失誤,予以駁斥;
③ 暴露對方“理據”的根本錯誤所在;
④ 對比式說明,使對方的錯誤與自己的正確形成鮮明對比。要想在爭辯中取得勝利,除了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識與修養。知識麵廣的人不僅說理材料豐富,而且由於認識水平高,其觀察、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深度也都要高出一籌。這兩點應是辯論人最重要的底蘊。否則,“後院”空虛,必定是表麵上窮於應付,極易流於義氣用事;若遇上強手,雪上加霜,慘敗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有一位詩人說:全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鋒刃的刀,讓使用它的人滿手流血。在爭辯中,“理”的因素固然重要,因為它是爭辯的目的與取勝的保證所在。然而,人又是感情的動物,情與理交織在一起,往往互相左右,難以截然分解。如果在爭辯中能考慮到這一點,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曉之以理與動之以情,猶如列車通向“積極爭辯”的雙軌,缺一不可。
爭辯中運用這種感情攻勢主要從兩點出發:一是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傷人自尊心是一般人常犯的錯誤,比如尖刻申斥的口氣,居高臨下的不屑眼神,嘲諷甚至侮辱的詞句,貌似洶洶,其實正反映出說話人毫無修養,這時,即使他非常占理,卻也爭不回對手一點點心悅誠服。相反,還會引起在場每一個人(不僅是被傷害者)的反感。這一切決定了傷人者注定要失敗。

其次,是注意保護和鼓勵對方的自尊心,這是更高的要求。大致說來應做到以下幾點:
(1)先禮後兵。開口之前,不妨先來一番和風細雨,或謙虛或抱歉,然後再理直氣壯地切入正題。
(2)有理不在言多,言多必失。爭辯中說話應有所節製,隻要點中要害就夠了。
(3)抑揚有節,不要急於求成。對方滔滔不絕或多有衝撞冒犯之時,盡管任其發揮,自己一旁心平氣和,處之泰然,這才是心懷必勝之念的風度。
(4)同情之心。每一個人的言行都有他自認為足夠正當的理由,他的意見、看法雖然不同,但仍要表示理解他這麽想、這麽做。這樣至少在感情上與對方取得了統一,無形中也瓦解了他的一部分鬥誌。
(5)不揭隱私。樹怕剝皮,人怕傷心。每個人都會有大大小小的隱私與忌諱,尤其是在爭辯的場合,雙方帶有敵對的意識,對這些更是千倍的敏感,一旦被觸動,傷痛之苦簡直無法彌補,因此要慎而又慎。
(6)口下留情,適可而止。俗話說,兔子急了都能咬人。眼看對方啞口無言,敗勢已定,便應拿出不殺降者的氣魄來,結束對立的場麵,給他一個台階下來,重歸於和平。
(7)不要讓爭辯在爭辯中結束。當將對方打得一敗塗地,切不可為一點點虛榮把旗幟掛在臉上。人在得意之時,克製更是美德。結束爭論,給對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像孩子一樣,這麽認真!”或輕鬆自然地轉一個話題。記住:爭辯是一事,交情又是一事。人性都是很脆弱的,易被擊垮也易被扶起。隻要一兩句好話,便可恢複一個人剛剛失去的心理平衡,讓他重返愉快平靜,何樂而不為?
綜觀以上七點,貫穿其中的要旨隻用四個字便可說明,那就是“尊重別人” 。

這篇關於爭執、爭辯、論辯的禮儀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禮儀常識
相關的標簽:爭執 爭辯 論辯 禮儀 爭執 爭辯

Leave a Comment